无障碍建设是中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在“普惠?融合:无障碍博物馆的愿景”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摘要)
(2025年8月8日)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 刘曙光
我们今天的会议,是在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这一“小场子”里开一场“大会”。所谓“大会”,不在规模,而在议题的分量——无障碍博物馆建设,既关乎博物馆的专业责任与社会使命,关乎博物馆人的职业精神与道德情怀,更关乎当代社会文明的刻度与健康发展的方向。
我国现有近3亿的老人和8500多万残障人士,这是一个庞大且不可忽视的文化群体。自199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残障人士的平等参与权与共享文化成果的权益得到了根本保障。博物馆因其固有的“公共性”,因其突出的“可及性”,始终是这一事业的积极力量。博物馆的根本价值,在于以文化传递促进社会公平;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博物馆天然肩负着为公众提供平等文化服务的使命。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协会积极引领行业投身无障碍建设,步履稳健,成果渐丰。有许多博物馆在面向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中国博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在2024年第十届“博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了“无障碍博物馆学术研讨会”,并同步启动“为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博物馆”项目。同年10月,我们联合发起“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征集,共收到全国60家博物馆提交的75个案例,内容涵盖物理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数字无障碍、无障碍教育与活动等维度。昨天,我们正式发布了最终遴选出的16个“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展示了中国博物馆在无障碍服务方面的创新举措,提供了具有全球推广价值的宝贵经验。
然而,从“为残障人士提供文化服务”到“无障碍博物馆建设”,仍是思想观念与实践路径上的巨大跨越。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无障碍建设上升为国家法定要求;为残障人士提供足球彩票更好的文化服务,既是博物馆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中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呼唤。无障碍博物馆不仅促进公平正义、推动文化共享、鼓励多元参与,更将为中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博物馆人理应勇立潮头。
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我愿提出四点思考,向各位请教: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策落实,建设无障碍服务新体系。
全行业须深入落实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法规,将无障碍纳入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对残障和弱势群体的服务纳入职工的业务和职业培训。顶层设计须明确目标、任务、步骤,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规划”。从坡道、电梯,到字幕、盲文,再到人性化服务流程,要将无障碍融入博物馆文化服务的每一处细节,使其成为优质博物馆的基本配置而非额外任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指标。同时,要正视老馆改造的复杂性和诸多困难,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为了系统推进我国博物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服务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中国博物馆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启动了《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编制项目。我们希望立足国情,吸收国际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致力于为各级各类博物馆提供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指导。
第二,深化技术赋能,构建无障碍体验新生态。
科技为无障碍建设打开了广阔空间。我们既要消除物理障碍,更要弥合知识获取与文化体验的鸿沟,实现从“可进入”到“可理解、可参与、可共鸣”的跃升。要推动智慧博物馆与无障碍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覆盖参观全链条的“零门槛、全维度”体验生态,让技术真正成为普惠大众的桥梁。
第三,创新机制理念,培育包容性发展新动能。
期待全行业将“包容性设计”深植于博物馆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的每个环节。空间上,营造人性化、灵活化的无障碍环境;信息上,构建立体化、多模态的传播体系;教育上,开发满足不同障别需求的专属或融合型项目;参与上,以机制创新驱动博物馆高质量、包容性发展,让多元群体共享文化成果。
第四,拓展全球视野,共塑包容性文明交流新典范。
博物馆的无障碍建设,欧美社会比我们做得早,说得多,但今天中国博物馆的无障碍经验,已经是全球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协的有关专委会,要把无障碍建设作为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的重要选项。我们将持续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足球彩票等国际机构合作,参与规则制定与案例分享,主动输出中国方案,同时研究全球先进理念与技术,讲述中国博物馆推动普惠、促进融合的故事,为世界贡献东方智慧。
回望来路,无障碍博物馆的成长是一个渐进、学习、创新的过程;展望未来,我们要让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自觉;博协也将通过博物馆定级与运行评估工作,设立足球彩票的指标,促使无障碍建设成为优质博物馆的“硬件”标配。
借此机会,我也向广大残障人士和有关专家发出诚挚邀请:请一如既往地关心、监督、参与博物馆无障碍建设,多提建议、多出方案,让助残的专业性与博物馆的专业性更加贴合,让我们增强感同身受的能力,更贴近需求、更精准服务。让我们携手,以普惠为目标,以融合为路径,共建更加包容、平等、美好的无障碍博物馆愿景,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在博物馆里感受文化的力量,享受文化的滋养。让我们的博物馆真正成为残障人士文化生活的乐园,成为全社会尊残、助残、传递爱心的中心。
最后,预祝本次“普惠?融合:无障碍博物馆的愿景”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