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理大

媒体理大

2021乡愁中国·大理论坛|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纵论乡愁文化(三)

8月26日,首届“2021乡愁中国·大理论坛”开幕式在大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知名高校、各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共同进行学术探讨研究,就“习近平乡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的领导与乡村治理”“美丽乡村与乡村建设”等议题进行讨论交流,丰富发展了“乡愁”的内涵和外延,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参考路径。

26日下午,大理州专家、学者、相关部门领导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大理国际会议分别参加“2021乡愁中国·大理论坛”的四个平行论坛。

杨德爱(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要把乡村打造成旅游景点,而是要让乡村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挖掘自身的优势及积极主观能动性,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做到游客所看到的就是乡村旅游地村民们真实的日常生活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考察时,作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旅游是记得住乡愁、乡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大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乡村旅游大发展提供强力保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政策优惠措施,支持旅游企业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纽带联结,突出宣传推广活动,设计推出旅游新概念、新亮点,引爆旅游消费,推动方方面面支持参与旅游乡村振兴。


要充分发挥当地人的能动性,始终对国内外游客保持友好和热情,让外地游客觉得自己在大理受欢迎,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要增强游客满意度,让游客在大理乡村旅游中,与“乡愁”产生共情,真切感受到大理乡村之美、乡村建设之好、乡愁之真。

董全亮(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记得住乡愁就要记得住历史。要发展大理的乡愁文化,就要重视对各个村庄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比如历史遗存的保护、村庄典故的发掘,乡贤故事的传播等。要让年轻人了解自己村庄的历史,热爱自己的家乡。要不断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村的人气,留住年轻人。要发展农村的产业,既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同时也要很好地保护农村风貌和生态环境


记忆中的绿水青山也是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处理好利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如何把记忆留住、乡愁留下,成为绕不开的重要课题。例如洱海自古渔业资源丰富,洱海渔业发展历程就属于乡愁里的绿水青山之一,经过传统渔业时期、政府引导下渔业高速发展的阶段、政府主导阶段等几个重要阶段,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和群众的高度关注。如今,洱海流域的生态治理也逐步被提升到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头等大事的高度,大理的洱海保护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


今后,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基调,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又要有效地利用苍山洱海这两大乡愁因素,在旅游观光、康体养老、体育健身、会展经济等方面打造大理品牌,进一步实现“生态经济化”